Search
Recent Posts
See All關於「親親互隱」的一個討論:「公」與「私」 之間的討論 以下文章取自林安梧《儒學革命論: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》,第九章【走向 生活世界的儒學】,頁 211-220。台北:台灣學生書局,一九九八年版。 五、閱讀《論語》的一個例子:公義與私義之分際 A、文義講述: 《論語》<子路篇>有一章非常特殊,一般來說這樣的一章,通常談《論語》 的人儘量可以避開就避開,不過我想,既是《論語》裡頭的章節,而且流傳
100
《易經》現象學與道論詮釋學芻論——以王弼《明象》與「存有三態論」為中心 林安梧 來源:《周易研究》2020年第2期 摘要:本文旨在經由中西哲學的對比,闡明《易經》所隱含的現象學思維,並由此衍申討論與其相關的「道論詮釋學」。首先,揭示《易經》思想為一象徵之邏輯,不同於一般的理性邏輯。其次,以王弼《周易略例·明象篇》為示例,闡明其現象學思路,指出「道、意、象、言」與「道論詮釋學」密切關聯。再者,經由「
2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