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元亨書院

論「讓德」的重要 ——林安梧教授文章

論「讓德」的重要


林安梧(臺灣師範大學榮休教授)


「一讓八百年」,「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!」,有了「讓」,才有生長,才有人品,才成典範,如此才能文史留芳,這就是「人文」。


年過五十以後,深深感受到「讓德」的重要性,教習《論語》時,更是感受到夫子對於「讓德」的重視。


《論語》學而篇述及 “子禽問於子貢曰:「夫子至於是邦也,必聞其政。求之與﹖抑與之與﹖」子貢曰:「夫子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!」”。八佾篇也說到 “「子曰:「君子無所爭,必也射乎!揖讓而升,下而飲,其爭也君子。」”。里仁篇說 “「子曰:「能以禮讓為國乎﹖何有!不能以禮讓為國,如禮何!」”。


這三則,一說的是孔老夫子的人格風範及處世態度,二說的是君子之爭立基於禮讓,第三則更直接指出禮讓之德,是政治社會生長的基礎。


孔老夫子雖強調「讓」,然讓有其不讓者在,在衛靈公篇 “子曰:「當仁,不讓於師。」”這說的是「當仁不讓」,做善事不落人後,不只不落人後,而應當下挺出,勇於實踐,做就對了!


其實,這「當仁不讓」卻是深有「讓德」的!正因為是「當仁」,面對著該去做的善事,上天讓我們面對著這事,讓我們有機會當機去體現,去實踐這事。極可能人間社會又將這機會讓給我們去實踐,我們當然毫不猶豫地去實踐。有時,這實踐就教你要懂得「讓開」,正因「讓開」使得天地有生長的可能。


歷史上讓德,除了堯舜禪讓外,最著名的應是商周時代的「泰伯之讓」,這一讓可不得了,一讓讓出了周朝八百零八年。果真一讓就發之又發了。泰伯篇記載“子曰:「泰伯,其可謂至德也已矣!三以天下讓,民無得而稱焉。」”泰伯、仲雍、季歷,同為周太王之子,太王遷於岐山,周勢漸盛,商道日衰;太王極中意孫子(季歷之子姬昌),認為日後惟此人可繼周之大統,而一統天下。然而,周當時已行嫡長子繼承制,依祖制,並不會傳到季歷之子姬昌。泰伯知之,就偕仲雍散逸至荊蠻之地(後來成立了吳國)。如此一來,太王得以將王位傳給季歷,再傳給姬昌(文王),文王再傳姬發(武王),武王伐紂,領有天下,武王弟周公姬旦,制禮作樂,教化大行,如此一統天下,八百有餘年矣!周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朝代。


「讓」果真是重要的,鮑叔之推薦管仲,此推薦正是「讓」,這一讓,讓管仲能

「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天下」,「民到於今受其賜。微管仲,吾其被髮左衽矣!」(見憲問篇)。要是沒有鮑叔之讓,管仲那能出頭,齊桓公那能尊王攘夷,那華夏大局可也就不同了。再說,傳奇小說中的虬髯客本有起兵圖謀天下之想,後看到李世民具有天子之氣,蓋天命所歸;於是將家產慷慨贈予李靖,協助李世民取天下。若無虯髯客之讓,那有唐朝盛世。


近世最著名的當是孫中山之讓袁世凱,這一讓,刀兵消弭,南北可和。議會既成,選舉之後,國會由宋教仁所領軍之政黨獲勝。袁世凱此時若能生其讓德,本可由此再轉為「內閣制」,他仍是一國之首,做為大總統,天下太平。不意,他不但不讓,而且他發了野心,想做皇帝。果真也做了皇帝,但就八十三天,憂憤而死。南北爭鬥,軍伐烽起,民國陷入戰火之中,百年亂局,由是而生。


美利堅合眾國成立,喬治‧華盛頓(George Washington)當了兩任總統,有勸其稱帝者,但他可清楚得很,做了兩任,就此讓出,這一讓,早已註定了興其大邦的可能。兩相對比,若袁世凱能有此讓德,那其「讓」之所得,大矣哉!想想,真叫人掩卷嘆息也!


你說,這「讓」重要不重要!「讓」能天地生春、百姓和樂,「不讓」則殺戮事起,烽火百年,慘哉極矣!


天下事如此,國事如此,社群、公司、組織,只要是人們參與於天地所成的團體莫不如此也。即如:家事、身事亦是如此,唯「讓」能「和」,唯和能「合」,和合與共,才能成個天地,天地間自能生長。


「一讓八百年」,「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!」,有了「讓」,才有生長,才有人品,才成典範,如此才能文史留芳,就就是「人文」。


                 壬辰之夏七月六日 花蓮慈濟元亨居


(本文原刊載於《慈濟月刊》【第548期】 出版日期:07/25/2012)

402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活動影音——2023夏季貴陽孔學堂論辯大會陽明心學是佛學的翻版嗎?

2023夏季貴陽孔學堂論辯大會 陽明心學是佛學的翻版嗎? 無法收看請點此 宋代以降的儒學建構,從總體上說都是無法全然排除佛學影響的。但眾所周知,尤其是在晚明清初時期,人們對陽明心學進行反思性批評,對其最多的指責便是認為陽明心學的實質是佛學。換句話說,陽明心學幾乎就是佛學的儒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